30 March 2010

Daylight Saving in London

                                                                                                                                      money money money...

夏日節約時間實施的這天,走在時代 前緣的電腦以及手機,到了半夜一點,就像個不容許錯誤的模範生,馬上自動的調整好新的時間,分秒不差,這實在是很無情呀!相較起來,手錶就顯露出它真實偉大的樸實無華,指針默默紀錄著滄海桑田,不去動它它依舊是這樣走下去,直到meeting遲到的那天,明明是睡過頭的你於是有了新的理由。當初剛來的時候,剛好有遇到所謂的fall back(秋天調慢一小時),對於當天多出了那麼一點時間,其實默默感到開心,time is money,貪小便宜的心態總覺得好像賺到一般,但出來跑遲早要還,昨天再度面臨調整時間,spring ahead(春天調快一小時),少了一小時心中 的賭爛也是滿滿的快溢出來,一天23小時總是覺得過的不完整,但你就是無能為力只能老實承擔這一切,不過失去的這一個小時呀,讓我睡到下午一點。

22 March 2010

Leicester Square in London

                                                                                                   I can't fly. But I can kick your ass.

上禮拜電影Remember me在Leicester Square舉辦首映,英國演員Robert Pattinson帥氣現身,造成現場迷妹們集體陷入瘋狂的氛圍,每個人都想成為吸血鬼的俘虜或者是張秋變身為西追的女友,而這禮拜接力登場的是....快禿頭的熟男Nicolas Cage大叔以及他的新作品Kick Ass以" get ready to kick ass! "為slogan在這邊舉行首映,這落差也太大了吧,雖然我也曾覺得凱吉哥帥翻天,但也是The Rock時代的事了呀,如果真的走在路上遇到他,還真想問為什麼最近幾年拍戲都不挑片了呀?


Leicester Square位於London精華地段,依照華人的角度來說,就在China Town旁邊,但依照英國本地人的看法,China Town才是在Leicester Square旁邊啊啊啊。這區可說是倫敦的電影區,目前倫敦地區最大的電影院就開在這邊,就像Hollywood的中國戲院,倫敦地區電影首映常常會在這區舉辦,除了首映外還有手印,雙關語總是玩不膩,廣場附近的地上鑲著許多明星的老梗手印。順道一提,倫敦看電影是不用對號入座的,採取先到先贏制,所以只要有心,幾乎不會有坐在前三排看到脖子都斷掉這種困擾,阿凡達正中間的位置也是輕鬆入手,不過開演前的廣告和信義威秀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半個鐘頭左右吧,不過對我來說,英國廣告都滿新鮮有趣的,所以比較沒有煎熬的感覺。

廣場中間是個小公園,裡面有座噴泉然後放著一尊Shapespeare大師的雕像在中間,用悠閒的眼神看著廣場附近熙來攘往的看戲人潮,如果是想到倫敦看歌劇這裡更是非來不可,不是要來尋求莎翁的保佑,而是所謂的半價亭,TKTS ( Official London Half-Price Theatre Ticket Booth )就在這邊,而路邊也有很多賣票的小店,雖然網路上有種說法是這些店會收取額外的booking fee,不過貨比三家不吃虧,還是可以去問問看,畢竟要不要掏錢也是看自己是吧。另外,這裡也是夜店集散地,每到週末,實在很不想用"越夜越美麗"這種老派的形容詞但這裡的確就是這樣,講到這邊,你們內心中的小野獸是否已經蠢蠢欲動了呢,科科。聖誕節時期,廣場還會有流動的樂園,如圖或者是像大怒神之類的遊樂器材會搬到這邊,還有路邊的投籃遊戲,欺負英國人不打籃球,規則是投進兩球就送跟人一樣大的玩偶,所以投籃機高手可以試著轉戰倫敦,殺爆這裡的攤販,幫我報仇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哭哭。








9 March 2010

Beers in London

 

創立於澳洲墨爾本的啤酒品牌FOSTER'S,在2008年推出的這款啤酒"Foster's In-Can Scuba",目前全世界似乎只有英國買的到,頗有向小時後的夏日回憶--彈珠汽水致敬的味道,在啤酒中放入一顆叫"SCUBA"的小彈珠,目的在於破壞啤酒中的大氣泡,確保打開時喝的啤酒是處於充滿小氣泡順口的狀態,號稱smoothest way to enjoy a cold beer,個人認為非常的假掰。




另外順道一提,倫敦的啤酒館有許多名稱,最基本的只提供酒的BAR、還有附餐點的PUB外,還有如INN、Tavern等名稱,不過啤酒館通常都會有很相似的外觀,一時找不到圖片,但要在倫敦找不到pub大概跟在台北找不到便利商店一樣困難。酒種的話更是包羅萬象,一般台灣稱作啤酒"Beer"的酒類像是Carlsberg、Stella Artois、Foster、海尼根等叫做LAGER,氣泡多口味較輕爽,另外有種叫做"Ale"或"Bitter"的,算是比較傳統的英式啤酒,口味較重通常帶有特殊的香氣,酒精濃度較高,算是台灣比較少見到的。酒吧裡點酒時,通常只是坐在位子上的話是沒有人會來理你的,要自己到吧台點酒,而在倫敦大概只有在吧台才看不到整齊的queue,不過櫃台小妞或帥哥們都具備了一種很特殊的能力,能夠分辨一群人當中的先來後到,所以你要用誠懇的眼神看著bartender,在你們對到眼的瞬間,你就開始排這個隱形的隊了,沒多久bartender就會過來問你你要喝啥;另外大杯叫做"Pint",小杯就是"half pint",但我試過說large/small他們也是聽的懂。

剛剛好奇google一下,倫敦目前大約有7000家左右的pub,pub文化早就在倫敦甚至整個英國根深蒂固,通常尖峰時刻,隨便一家酒吧裡都是人滿為患,就像第一次到台北車站看到大排長龍的飲料店排隊人潮,還以為有在打折,跟著排隊以後才發現只是一群準備去補習的人很想喝珍珠奶茶而已,在倫敦的酒吧裡也是這種情況,永遠充滿了想喝一杯,或者已經喝了很多杯的人們啊。








7 March 2010

SUPREMEinLONDON


發跡於New York且在世界上有廣大粉絲的街頭滑板品牌SUPREME,10' S/S新品今日在倫敦上架,之前知道確定的日期後,就很想去當湊熱鬧的鄉民,雖然不太走這種style,不過還是想看看可不可以順便買個BOX LOGO Tee圓一下兒時的夢,但由於昨天參加的生日Party實在是太有趣卻也太累的情況下,還有今天家附近的車站close的關係,大概12點左右才到店裡;SUPREME在倫敦共有兩個銷售點,鼎鼎大名的Dover Street Market的B1,另外就是在SOHO區APE旁的The Hideout,Dover Street Market顧名思義,位於Dover Street上,最近的地鐵站是Green Park,出站後還遇到帥氣白人搭訕,問我DSM怎麼走,就順道帶他一起去了。出站後往RITZ方向走,遇到第一家COFFEE NERD後左轉,這條路就是Dover Street,往裡面走2分鐘就會再右手邊看到。結果付出好心後的好報似乎沒來的那麼快,明明11:30才開門,我只晚了半小時到,想要的東西架上就已經沒了,心灰意冷之際,旁邊跟我一樣似乎撲了空的滑板哥,不死心的問店員,結果正妹店員真的就從倉庫變兩件出來給他,看到這種情況,偷笑的不只是滑板哥,我在旁邊也暗自開心,科科,原來後面還有呀!!!於是如法泡製,找了同個店員請她再幫我找,結果答案是...最後的Size:M已經在前一秒被帥氣滑板哥帶走了,這種感覺...真的很差啊啊啊啊啊!!!!!心灰意冷之下,只好買了筆記本跟鑰匙圈當作紀念品。


Notebook的外皮跟一直很想買的Moleskine手帳材質差不多,內頁是傳統的lined sheets,還有一個裝memo的小夾層,依照小弟幾個月的誠品文具館工作經驗來推薦的話,如果有隨身記錄東西的習慣,Moleskine還有這款都是不錯的選擇。鑰匙圈就真的就是紀念品般買紀念到此一遊的東西了,其實這季的配件最讓人眼睛一亮的,非SUPREME雙節棍莫屬,結帳時,一個帶剛學會走路小女兒一起來的爸爸就買了兩隻雙節棍,想必是狂熱支持者,但我實在想不到我又不是甄子丹,買了雙節棍後回家到底可以幹嘛,就折衷買了也是已經有很多的鑰匙圈,期待著未來因為錢太多而買了一堆房子然後有一堆鑰匙必須整理的那一天。



後來實在覺得不甘心,就繞到hideout看看,用台灣的說法來形容The Hideout這家店的話,就是一家潮流店鋪,裡面有滿多街頭品牌像是Stussy、Neighborhood、Original Fake等品牌,位於之前提到的carnary street附近,不過這些東西一般不太建議到倫敦買,至少我個人認為相較於台灣的管道並沒有比較便宜。而店裡一樣架上空空如也,但有了剛剛的教訓,就問了店員想說碰一下運氣,結果還真的有,雖然定價貴了5鎊,不過最後總是達成了心中的小小心願。在倫敦半年來,其實比較少看到走這種偏街頭style的人,直到今天才發現,原來還是有很多支持者,排隊結賬時觀察queue裡的人,高頭大馬的黑人,因為買到想要的東西而露出小朋友收到聖誕禮物的表情,這種感覺真的是很微妙。





3 March 2010

CarnabyStreet in London

                                                                                                       Carnaby Street聖誕節時的裝飾

一般人或許常從電影裡看到紐約SOHO區的各種故事,但其實在London也有一個SOHO區,而且歷史比紐約的SOHO區還要悠久,大約在十六世紀左右,當時的倫敦這一區,是獵人打獵的地方,當時獵人界之間的時尚流行語,就是在打獵的時候無意義的大喊“SOHO~“,頗有裝可愛的感覺,但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這區就開始稱為soho fields了。

Carnaby Street是Soho區的精華,孕育出了Mod Fashion,所謂的Mods,依我個人稍微偏頗的看法,MODS之於英國,就像是台灣之於台客的感覺,一群和父母有代溝的叛逆青年,聚集在一起,留著當時流行的法式髮型,穿著最夯的義大利西裝,騎著不會弄髒衣服的Scooter,藉由這樣一種方式,來表現自己,Scooter Boy們還比賽誰把車改的最帥氣,而騎車時為了要保護身上的義大利西裝,就穿上M-65大衣,避免路上的髒空氣還有污漬。在路上閒晃時,就四處尋找敵對的Rocker,準備好好的跟他們幹一架!是不是跟台灣的台客飆車族在某種程度上,還滿相像的呢?而當時Carnaby Street上的boutiques商店,就是MODS小子們最愛去shopping的地方了!

在60年代風靡全球的"Swinging London"風潮,也是以這裡為基地,順道一提,木村Kaela也有首歌就叫做Swinging London!發明迷你裙的Mary Quant,Mods領導品牌Merc、Ben Sherman,也都是從Carnaby Street發跡,附近的傳奇CLUB - Marquee Club,更是當時The Beatles、The Who、Rolling Stones、Jimi Hendrix、The Jam、Joy Division,等人表演的場地,音樂、時裝、年輕人、創意、活力,這些東西堆疊在一起,就這樣形成了造就了這影響整個世界青少年的次文化,可以說是不知道是MOD造就了Carnaby Street還是Carnaby Street造就了MOD文化!再順便提一下,The Dark Knight裡Heath Ledger哥飾演的Jorker,身上的服裝也是以Carnaby Street Mod fashion為發想!

來倫敦前,我因為剛好職業是無業遊民的關係,去誠品看了幾乎當時架上所有英國還有倫敦的旅遊書,很多書沒有介紹到Carnaby Street,其實還滿可惜的,因為就在熱門逛街景點Oxford Circus還有Regent Street旁邊而已,附近還有Liberty百貨跟APE的倫敦店,就算不買東西也都很值得進去逛逛,有計劃來倫敦玩的人,記得順道來Carnaby Street看看吧。











                                                                                                       

無病呻吟

                                                                                                                                  Fly away.

"今天你要是不幹掉他們,明天你就會被他們幹掉!"

我一直抱持著這種心態在念financial derivatives,結果最後還是被它幹掉了,
這種感覺,跟大學考完中會時的心態如出一轍,有種回到過去的感覺,好想講髒話啊。
而雖然比前一篇的郭采潔還想睡,但考完的當下,還是硬要到外面走走,
打算花大錢來填補內心那塊被衍生性金融商品幹走的缺口,
結果除了文興酒家的燒鴨飯以外,什麼都沒買,科科,好慘,好想罵髒話啊。
最近的生活實在是缺乏一個動力到了極點,懶散哥似乎又找上門了,
我需要新的刺激啊啊啊啊啊!!!



污~~~~~嗚嗚嗚污污~
All I want to do is ROCK!